这些年来,美国持续不断地砸钱研发和部署反导系统,幻想着打造出一个名为“金穹”的超级防御体系。按照美方的设想,这套系统能保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想打谁就打谁,却不用担心遭到反击。可理想总是丰满,现实却冷酷无情,坏消息接连不断。就在不久前配资王,美军又摊上大麻烦。根据《国防博客》8 月 25 日的报道,8 月 15 日下午,美国得克萨斯州 54 号公路上突然传出一声巨响,一支美军车队陷入火海,其中一辆拖车被烧得面目全非。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,车队紧急停在路边,火光照亮半边天,那辆拖车更是被烧得车头和车身完全脱节,场面狼狈至极。
发生事故的正是美军第 11 防空炮兵旅的一支萨德导弹发射连。该旅隶属于第 32 集团军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,驻扎在得州布利斯堡,事发时大概率正在执行例行训练装备运输任务。火灾来得猝不及防,导致七名士兵被紧急送医。尽管美军嘴硬称这只是“预防性检查”,没有出现人员死亡,但真正的损失一眼就能看出来。那辆被烧毁的拖车上装载的,正是萨德系统的核心部件——电子设备单元(EEU)。它负责雷达运行支撑、信号处理和目标跟踪,是整个系统的心脏。如今却在公路上烧成废铁,火灾原因至今未明。
展开剩余69%更蹊跷的是,运输中的电子设备通常处于停机状态,不会通电,按理不可能因为过热而引发火灾。但事实摆在眼前,好端端的核心设备说烧就烧,美军也迟迟没有给出明确解释。究竟是机械故障、电气短路,还是外部干扰,目前仍是谜团。不过不论如何,这次事故对美军来说绝不是小事。萨德在美国反导体系中地位极其重要,主要承担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任务。全美目前仅有 8 套萨德系统,每套配备 6 部发射车,每部能装载 8 枚拦截弹,满打满算一套也就 48 枚导弹,数量本就有限。
萨德系统曾被美方宣传得近乎神话:先进雷达加高精度拦截弹,号称能在 150 公里以上的高空击落来袭目标,以直接动能撞击方式摧毁敌弹。但纸面数据再好看,也难逃实战的考验。在中东地区,萨德面对伊朗导弹攻击时表现平平,拦截率不尽如人意,反而暴露了关键短板:一旦遭遇密集打击,系统几乎瘫痪,拦截效率接近于零。所谓“金钟罩”在现实战场上更像是一块“纸糊的盾”。
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弹药储备。美国《防务新闻》8 月 19 日的报道称,萨德拦截弹库存已经“低得令人难以接受”。今年 6 月,以伊冲突期间,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约 500 枚弹道导弹,还向驻卡塔尔美军基地打了十几枚。这场冲突直接让美以的拦截弹库存被大量消耗。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披露,美军光是萨德拦截弹就发射了 150 多枚。按 2026 财年的预算计算,每枚造价 1300 万美元,这次战事一下子烧掉近 20 亿美元。而美军总订购量不过 646 枚,还有部分尚未交付,这次一役几乎耗掉了四分之一库存。更糟糕的是,美军 2026 财年的新增采购计划只有区区 37 枚,照这种速度,要补回这次损耗得整整四年。
不仅仅是萨德,美军的整个反导系统都深陷高成本与低产能的困境。陆军的“爱国者”、海军的“标准-3”和“标准-6”,无一不是烧钱大户。比如“标准-3”,单价就在 800 万到 2500 万美元之间,采购数量却始终不多。即便想扩大产能,产业链也跟不上。此前一份 625 枚“标准-6”的合同,到期竟只交付了一半。而消耗量却居高不下:大量“爱国者”导弹被送往乌克兰,美国本土库存已经见底。8 月 25 日《美联社》甚至报道,美军因弹药不足,已暂停继续向乌克兰提供“爱国者”。加上中东战场的不断消耗,美军的反导弹药库简直成了填不满的无底洞。
美国原本幻想用反导系统撑起“世界警察”的架子,结果却陷入高成本、低库存的死循环。钱是砸了无数,效果却远不及预期。应付小规模冲突尚且捉襟见肘,真要遭遇大规模战争,这些昂贵的反导系统恐怕还不如摆设。这次萨德核心设备在公路上被烧毁配资王,不过是整个美军反导困境的一个缩影。所谓的“金穹”,极有可能只是一个随时会破裂的昂贵泡沫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